字體



蘭花的美,只有中國人能懂。

這一切要追溯到幾千年前的孔子。那天,遊說諸侯施行仁政失敗的孔子,心灰意冷地走在一處幽靜的山谷裡。

突然,一股濃烈的香氣撲鼻而來。孔子抬頭一看,雜草堆裡竟開著一朵蘭花。

山谷里人跡罕至,可這朵幽蘭卻兀自美麗著,絲毫不在意身邊都是雜草,不在意有沒有欣賞的人。孔子心頭一震,這不就像此刻失落的自己嗎?

他忍不住為這朵蘭花吟唱,並贊其有“王者香”,其中有句是“蘭之猗猗,揚揚其香。不採而佩,於蘭何傷。”一句話,道出蘭的美麗與高尚品格。這首詩歌也被稱為《猗蘭操》。

於是,千百年來,蘭花一直被視為君子的象徵,被中國人熱烈地愛著,為它歡喜為它憂,為它寫詩,為它入畫,為它歌詠……

董必武曾說,“蘭有四清,氣清,色清,姿清,韻清。”

蘭花,品種甚多,姿態萬千,枝葉或婀娜垂落、或剛勁直立,皆有剛柔並濟的氣度。花朵或團團緊簇,或閒閒幾朵,色彩明麗而不妖艷。更難得可貴的是,香而不濁,清幽高遠。 “不與桃李爭艷,不因霜雪變色”。

宋人趙時庚在《金漳蘭譜》曾說,賞蘭當在惠風、輕煙、淡陰、嫩清的天氣裡,最好挑清露、曉日、晚霞、皓月的時候。

不過,清人許霽樓就在《蘭蕙小史》裡說,最美的時刻是坐在窗下,風輕輕吹,蘭花微搖時,一個人靜靜看著。如果好友來了,那就煮一壺茶。茶的醇香,蘭的清香,徐徐縈繞在身邊,清心自在。

清雅之蘭,須有清心來賞。

蘭的美好,在於它讓我們有了一個理由:花都開好了,何不靜下心來生活?

因為愛,所以要託物言志,將其入畫。

據說,畫蘭始於宋末的趙孟堅和鄭思肖。趙孟堅筆下的蘭花生於草地上,葉子舒放俊爽,花朵如蝴蝶起舞,用筆蒼勁,連綿不斷。


趙孟堅《墨蘭圖》

可是鄭思肖的蘭花,都是沒有根土,又稱“露根蘭”,暗示宋朝土地被掠奪,家國已失。所以他的蘭,更像是自我的寫照,隨性地揮灑幾下,疏葉簡花,灑脫傲然。


鄭思肖 《墨蘭圖》

明朝畫家徐渭,一生坎坷,但用筆狂放,他的蘭有一種恣意生長的力量。有一次他畫了一幅蘭贈與友人,題詩裡有句“如我寫蘭竹,無媚有清苦”。


徐渭《竹墨蘭圖》

以畫竹子出名的鄭板橋也愛畫蘭,他說,“平生惟蘭與竹為吾友也”。他多以濃墨作葉,淡墨作花,畫出蘭花茂盛強韌的美。


鄭板橋《蘭竹圖》

每一支畫筆,畫出的不只是蘭,更是畫家眼中的自己。

蘭的美好,是它讓每個人在花葉之間找到自己,看見內心真正的嚮往。

大書法家王羲之平生有兩大愛,一為鵝,二為蘭。

據說,他創造的行書、草書正是從鵝的體態、蘭花的姿態中學來。

鵝的仰頭曲頸,讓他學會運筆更自如。蘭葉的隨風輕拂、疏朗素雅,啟發他創出行雲流水、疏密得當的筆法,懂得順勢而為才更美。


王羲之《遊目帖》草書書法

蘭的清姿,給了王羲之靈感,更是為漢字添加了一筆風骨。

蘭的美好,是它的嬌柔裡藏著一個堅強的靈魂,讓我們懂得,“心中有劍,手中無劍”。


王羲之《上虞帖》草書

據說,孔子在山谷裡唱的那首《猗蘭操》,是最早的關於蘭花的歌。但或許,人們更熟悉的是那首簡單直白的《蘭花草》。

“我從山中來,帶著蘭花草。種在小園中,希望花開早。”

最初的詞是胡適寫的,後來才譜成曲。當年友人送了胡適一盆蘭花草,他很是歡喜,細心地養著。每日要看它三回,天冷了又趕緊抱進屋裡。可是直到秋天,還沒開花,只有幾片青翠的蘭葉。

於是胡適把自己的這份心情,寫成這首小詩,名為《希望》。明明是件略有遺憾的事,卻被他寫出了幾分可愛天真。

也許這盆蘭草不會開花,可是胡適的心裡早已開出了花,那是嚮往美麗的花。

這不就像是我們在追逐一切美好與愛?也許不一定會追得到,但那一路的歡馨就是生命的答案。

蘭的美好,在於當它來到我們的生命中時,就已經是一個美好的故事了,就已經讓我們心嚮往之。

孔子說,“芝蘭生於深林,不以無人而不芳。君子修道立德,不謂窮困而改節。”

這句話,或許是對蘭之品格、氣度的最好註解。蘭花,本就來自深谷叢林間,不因為沒有人來就不吐露芬芳,而君子要修身養性,也不會因為貧窮而改變志向。

孔子還說,“與善人居,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,即與之化矣。”

這句話,則說透了蘭給予人們的美好。與德才兼備的人在一起,就像住在養了芝蘭的地方,久了就聞不到香味了,因為自己已經融為一體。

雖然有人說,孔子說的蘭可能只是香草,而非今天的蘭。但是,蘭這個字,早已超脫它本來的植物意義,而是被賦予了人格精神。

是與不是,全憑你如何看蘭。

蘭的清美,早已被國人看在眼裡,刻進字裡,繪在畫裡,聽在歌裡,說在話裡,注入心裡。

這才是中國人愛蘭的厲害之處。沒有無緣無故的愛,只有把愛融入生命裡。

所以,蘭花之美,只有中國人才能懂。

 

 

本文作者 → 資料來源於網路
點閱次數: 5553    2019-04-17   分享本文→

聲明:除非注明“轉載”,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! 原創文章,如需轉載,請註明來源:「分享愛,讓世界更美好!」   DISCLAIMER 免責聲明

相關文章
花藝作品欣賞 ...
(點閱: 5759  發佈:2019-03-25)
  ....更多【花藝】相關文章

文章分類:
佛陀智慧 | 雕刻 | 其他 | 國樂 | 音樂 | 漢字文化 | 中醫 | 孔子孟子 | 菜根譚 | 愛情智慧 | 更多分類...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國樂...
台灣愛樂 嗩吶與樂隊《弄獅》 ...
(點閱: 5347   發佈: 2019-01-07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