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體



「登幽州臺歌」的圖片搜尋結果

《登幽州臺歌》·陳子昂
前不見古人,
后不見來者。
念天地之悠悠,
獨愴然而涕下!


這一首登臨感懷詩是陳子昂的代表作,也是唐詩中千古傳誦的名篇。短短小詩,深刻表現了作者因生不逢時、懷才不遇而產生的孤寂與悲哀。
幽州台:又名薊北樓,遺址在今北京市。
古人:這裡指古代能夠禮賢下士的明君。後面的「來者」有類似意義。
念:思念,想。
悠悠:這裡指遙遠。
愴然:傷悲的樣子。
涕:眼淚。

【白話解說】

古代那些禮賢下士的明君,
我沒能親見其人;
未來的賢明之君,
至今我也沒有能看到他們。
想到這曠宇茫茫啊悠悠天地,
來的未來、去的已去。
唯我一人孤單而寂寞,
忍不住悲傷的眼淚直往下落!


【言外之意】

公元696年,契丹人攻陷營州。武攸宜率軍徵討,陳子昂隨軍任參謀。次年兵敗,子昂請率萬人作前驅擊敵,武不准。稍後,又向武進言,不聽,反把子昂降為軍曹。詩人報國無門,便登上幽州台慷慨悲歌,寫下了這首千古名篇。生不逢時、懷才不遇、報國無門,是歷來許多有才能的知識分子的共同經歷,所以此詩能廣泛的引起共鳴,經久傳誦不衰。

此詩用《楚辭》的句法,前兩句三讀(前–不見–古人,後–不見–來者),語氣急促,表達了作者抑鬱不平之氣;後兩句四讀(念–天地–之–悠悠,獨–愴然–而–涕下),襯以虛字「之」「而」,轉為舒緩流暢,表現詩人悲聲長嘆、涕淚橫流的情形。從結構上看,前兩句俯仰古今,第三句遠眺曠宇,第四句引出了詩人飽滿的情緒,把讀者籠罩在詩人筆下的特殊氣氛中,使人不得不心動情移。值得一提的是,有人亂說「古詩也有不押韻的」並把此詩當作根據,弄了一個大笑話。殊不知此詩韻腳「者」、「下」屬同一韻部[(上聲)二十一馬 ],只是讀音變遷,今天讀起來不押韻了。


陳子昂(公元659~公元700年),唐代文學家,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。字伯玉,梓州射洪(今屬四川)人。因曾任右拾遺,后世稱為陳拾遺。其詩風骨崢嶸,寓意深遠,蒼勁有力,有《陳伯玉集》傳世。《登幽州臺歌》和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》七首也是他杰出的代表作。他是唐詩開創時期在詩歌革新的理論和實踐上都有重大功績的詩人,杜甫稱贊他:“千古立忠義,感遇有遺篇。”白居易贊他:“杜甫陳子昂,才名括天地。” 韓愈稱贊他:“國朝盛文章,子昂始高蹈。”都對他在唐詩發展上的功績有高度的肯定,也反映了唐代詩人的公論,至于他的《感遇詩》直接啟發了張九齡《感遇》和李白《古風》的創作,李白繼承他以復古為革新的理論,進一步完成唐詩革新的歷史任務,更是眾所周知的事實。
  從這首流傳千古的《登幽州臺歌》,我們當可以看出詩人孤獨遺世、獨立蒼茫的落寞情懷。本篇在藝術表現上也很出色。上兩句俯仰古今,寫出時間綿長;第三句登樓眺望,寫出空間遼闊。在廣闊無垠的背景中,第四句描繪了詩人孤單寂寞悲哀苦悶的情緒,兩相映照,分外動人。

本文作者 → 資料來源於網路
點閱次數: 5719    2019-04-03   分享本文→

聲明:除非注明“轉載”,所有文章均為作者原創! 原創文章,如需轉載,請註明來源:「分享愛,讓世界更美好!」   DISCLAIMER 免責聲明

相關文章
《登幽州臺歌》·陳子昂 前不見古...
(點閱: 5720  發佈:2019-04-03)
《江城子·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》&...
(點閱: 6013  發佈:2019-01-14)
《月下獨酌》·李白 花間一壺酒,...
(點閱: 6020  發佈:2019-01-08)
《錦瑟》·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...
(點閱: 5828  發佈:2018-12-16)
  ....更多【詩詞】相關文章

文章分類:
花藝 | 國畫 | 老子莊子 | 雕刻 | 國樂 | 攝影藝術 | 音樂 | 經典古籍 | 孔子孟子 | 文學 | 更多分類...

您可能感興趣的文章
雕刻...
微雕藝術大師 許通海 ...
(點閱: 5121   發佈: 2020-01-23)
國樂...
《梁祝》 Butterfly Lovers ErHu...
(點閱: 5415   發佈: 2018-12-17)
繪畫...
莫內與印象派 (蔣勳老師介紹) 上集 ...
(點閱: 6228   發佈: 2019-04-14)
繪畫...
達文西 最後的晚餐The Last Supp...
(點閱: 6104   發佈: 2019-04-03)